5月2日,小编从黑龙江省文明办获悉,经各地推荐、网民投票、评议,30人荣登4月份“龙江好人”榜。 助人为乐类8人 孟淑芳(牡丹江宁安市),高云峰(双鸭山市),范丽平(鸡西市),王辉(鹤岗市),曲艳利(绥化市),孔德春(农垦总局),魏凤芝(伊春市),程成(哈尔滨市)。 见义勇为类4人 石勇(鸡西市),沈雁光、徐志、李伟(农垦总局),徐飞(哈尔滨市),何英伟(齐齐哈尔市)。 诚实守信类3人 杨云新(佳木斯市),吕学刚(鹤岗市),李芷华(农垦总局)。 敬业奉献类9人 刘虹宇(佳木斯市),孙大伟(大庆市),方正智(鸡西市),吕俊勇(大兴安岭地区),孙乔(鹤岗市),董长峰(绥化市),高巍(哈尔滨市),甄华栋(齐齐哈尔市),梁奉恩(森工总局)。 孝老爱亲类6人 李彦(牡丹江宁安市),王桂英(佳木斯市),桓凤霞(绥化市),郝书正(农垦总局),陆志强(伊春市),冯淑兰(哈尔滨市)。 孟淑芳事迹 孟淑芳,女,75岁,满族,中共党员,宁安市农机局退休职工。现任宁安市武术协会杨氏太极拳总教练、宁安市武术协会监事会监事长、牡丹江武术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社会体育指导员。 17年来,孟淑芳怀揣梦想义务传拳,组建起江滨太极拳辅导站,传播太极拳国家套路的拳、剑、刀、扇,形成多人的锻炼队伍。她推进太极拳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连续两年开办传统杨氏太极拳公益大讲堂,惠及市民群众余人,用初心和奉献赢得拳友的尊重,用恒心和毅力默默地散发着光和热,书写着夕阳红里最美的华章。 结缘太极,情系国粹,立下发扬光大的初心 17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孟淑芳与太极拳结缘,她认识到太极拳是一项理想的大众性的健身方法,推广太极拳运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于是她为自己立下使命,要在宁安传播推广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太极拳,让更多的人参加到太极拳健身运动中来。 这个使命对一位退休老人来说,既是一项艰难选择,也是一个梦想,但是她做到了。为了传拳,她购买了大量的学习资料,精心研读,做笔记。几年来,她购买的学习资料堆起来足有一人高,做了十几本学习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为了太极拳的行家里手。为了精进拳艺,她还外出学习太极拳。先后到绥芬河、建三江等地自费元连续两年向赵幼斌大师学习传统杨氏太极拳,把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引入宁安,开始了传统杨氏太极拳在家乡的星火燎原。 建辅导站,办培训班,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 孟淑芳有个梦想,就是要在宁安组建起一支千人的太极拳习练队伍。为了这个梦想,她自年5月起,义务传播太极拳,一如既往,不忘初心,无怨无悔。17年里,她不分春夏秋冬,也不分早晚,带领姐妹拳友一道组织教授、传播太极拳。 年,孟淑芳组建起了宁安太极拳健身队。年,在牡丹江市武协指导下,又组建成立了宁安第一个太极拳辅导站--江滨太极拳辅导站,传播太极拳国家套路的拳、剑、刀、扇,形成了多人锻炼队伍。 17年来,孟淑芳免费培训学员,她不分男女老少职位高低,只要想学习太极拳,她就欢迎。耐心、细致、热情地讲,并把自己所学、所做、所理解的东西,毫不保留地教授给学员和拳友们。她曾先后开办太极拳培训班11期,每期都得五、六十天的功夫,其中,最小的班15人,最大的班可达余人。她亲自主讲达8期,一讲就是一、两个月,虽然辛苦,但她无怨无悔。年,孟淑芳开始利用冬季早晚时间以体育馆、学校等为场地吸引教师、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学习传统杨氏太极拳。 孟淑芳常对拳友说:太极拳一定要坚持练,拳是一日不打十日空。年前,冬季没有地方练拳,为了培养第二年春天能领拳的拳友,她就让这位拳友早晨四五点钟到自己家客厅来学拳,客厅小每天就把五个沙发椅搬来搬去,可她却从来不嫌麻烦。终于在年冬季可以进室内练拳了。从此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冬季场地多了,环境也好了,特别是在她的宣传动员鼓动下,参加冬季锻炼的拳友一年比一年多了。多年来,她带领大家参加各类太极拳、刀、剑、扇大型公益表演、比赛活动,在牡丹江及以上级别赛事上都取得过较好成绩。 拜请名师,培训骨干,宁安太极拳成燎原之势 孟淑芳认为宁安的太极拳要想得到发展,就得拜名师、请高人。为此她对自己的孩子说“老妈要拜师学拳”,孩子对她如此高龄还要拜师不理解,认为师父不可能接受,但她却义无反顾。经过深思熟虑,孟淑芳决定拜哈市德艺双馨的杨志明老师为师。年5月,老师终于正式收她为徒。 她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年、年连续两年主办太极拳公益讲堂,恭请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我省太极拳名家、哈尔滨市杨氏太极拳传授中心主任杨志明来宁安传拳授课。两期太极拳公益讲堂,共有一千多人参加了培训,使太极拳真正做到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开辟了宁安推广太极拳的崭新局面。 在两期太极拳公益讲堂中,她都担任班主任。面对四、五百人的广场教学场面,她每天提前到场地组织学员练习辅导,还组织35人的辅导员队伍帮助新学员消化吸收每天所学的内容。在她的精心辅导下,新学员进步很快。 为更好地推广传播太极拳,她精心培养太极拳队伍中的骨干力量,细心考核挑选拳技基础好甘愿为大家服务付出的拳友重点辅导培养。在她的安排下,辅导员作为助教边学习边辅导,教学相长进步非常快。她不辞辛苦办大班、办小班,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培训中一个个“过筛子”,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纠正。在她的坚持不懈下,一支团结和谐、甘愿付出、拳技人品俱佳的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为了太极拳的梦想,她整整耕耘了17个春秋,如今已是75岁的老人,每天仍然坚持练拳、辅导学员、学拳精进,因为这是她的使命,也是她的梦想。她就像一株腊梅花,为了太极历尽辛苦在寒冬绽放,她是一株迎春花,绽放枝头为太极春天而报喜。 李彦事迹 李彦,女,48岁,宁安市西关社区居民。 两年前,李彦的丈夫因病去世,丈夫治病欠下的医药费和照顾年迈患病婆婆、幼小的孩子的重担全都压在她的身上。尽管生活艰辛,但她还是坚强的撑起这个家,把婆婆和女儿照顾的无微不至,得到了左邻右舍的称赞。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媳、为人妻、为人母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几经风雨的阳光女孩 李彦有哥有姐在家中最小,童年无忧无虑十分幸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坎坷一个一个向她抛来,她读高三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同年她考取了黑龙江省电子工业学校电子与电器专业。毕业时首选分配是黑龙江省哈依煤气工程项目部,但她没有接受分配,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她要回家,方便照顾母亲。回宁安后,由于各种原因联系好的单位没有去成,她只好去了一家企业工作,几年后,企业效益不好,单位改制,她下岗了。工作期间,她的母亲也因病离世,这世界只剩下她孤零零一个人,她感到又委屈又害怕。年李彦结婚了,公婆都很善待她,全家过着平凡而充实的日子,她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父母身边,又有了至亲至爱的亲人。年,公公因病去世了。患病住院期间,她和丈夫轮流照顾,喂药擦身,无微不至。后来得知,丈夫并不是公婆亲生,但对他非常非常好,丈夫常说,如果不是这个家给了他温暖,就不会有他今天这条命。“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情”,何况我们是有血有肉的人啊!丈夫这些话一直都响在她耳边,记在她心里。 命运没有给她更多眷顾 结婚十多年,一直没有孩子,到处求医问药,挣的工资都花在求医问药上了,年他们终于有了可爱的女儿,这个小生命的到来,给他们增添了无限的希望和快乐。然而,快乐和幸福总是那么短暂。年丈夫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和肝病,多次住院治疗,但一直没有好转,最难的时候她带着婆医院的附近租个小房子,陪他在那住院,一边照顾病重的丈夫一边照顾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每次医生跟她谈论介绍病情,都让李彦胆战心惊,可是对丈夫她不敢说,只能带着恐惧默默承受,每天都在祈祷奇迹出现。随着病情发展,年丈夫离开了她,李彦感觉天塌了,极度伤痛,心里像被掏空了,整天有气无力,没了魂一样。可是看着年迈的婆婆和幼小的孩子,李彦无奈的打起精神,生活还得继续啊! 最重的负担她没有放弃 婆婆今年已经89岁了,糖尿病,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时明白时糊涂,吃喝拉撒全要照顾。冬天最难熬,住的平房不大,四处漏风,取暖靠炉子,稍不注意,婆婆就把随手拿的东西塞到炉子里,满屋子烟,有几次差点煤烟中毒。开门放烟,又冻得要命,大人孩子经常感冒。最让李彦害怕的是婆婆犯糊涂,糊涂起来就闹着要往外走,李彦把门锁上,婆婆就会把屋里东西都推倒,满地找门,跟她说什么她都不懂,直到折腾累了才会消停,把人折磨的精疲力竭。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婆婆的状况也越来越糟,一个弱女子既当爹又当妈,既是儿子又是儿媳,生活的压力像一块巨石压在她的胸口,喘不过气。但让她欣慰的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在她忙着干活的时候,能给奶奶倒水、拿吃的,像个小大人似的帮她照顾奶奶。 精神上的痛苦让她不能自拔 失去亲人的痛苦,让李彦不能自拔。她一直跟婆婆说她儿子去外地工作了,跟孩子说她爸爸去外地了,那地方通讯不好,不能打电话,她只想把这痛苦一人承担。忙碌时暂时忘记了痛苦,可孩子会不经意提起来。有一次她对说妈妈咱们猜谜语吧,有一个人高高瘦瘦的,波浪头发,你说他是谁,李彦知道孩子是想爸爸了,就忍不住流眼泪。婆婆有时也会提起来,医院是司机帮李彦搀扶婆婆,可婆婆回家后说,医院了,每每听到这些,看到这些,李彦都会心如刀绞。多年的过度劳累,巨大的经济负担,李彦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过敏性支气管炎,严重时哮喘发作,呼吸困难。后来西关社区了解她生活困难的情况后,伸出援手,帮助她办理了低保,平时也经常帮助她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这些感动着李彦,支撑着李彦,让她有勇气坚强的生活下去。 李彦觉得尽孝是本份,不值得炫耀,这是人之常情,天经地义。她虽坚强但也有脆弱,她毕竟是无所依靠的女性。她的经历常人没有,她的顽强也非常人具备。我们祝福她,未来会好;我们一起帮帮她,陪她走过这段最艰难的路吧。 德信宁安 宁安人都在白癜风早期能治好吗北京看的好白癜风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