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佳木斯专场。中共佳木斯市委副书记、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市长丛丽,中共佳木斯市委常委、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士林,中共佳木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宫秀丽,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田雨,围绕“守护红色根脉,砥砺绿色崛起”这一主题,介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三江大地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中共佳木斯市委副书记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市长丛丽 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三江大地英雄儿女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奋斗篇章。 佳木斯是一座流淌殷殷血脉的英雄之城 从年起,早期的共产党员崔石泉、唐瑶圃等人就在这里播撒革命火种,形成燎原之势。虽经沧桑巨变,但赓续红色基因不变、续写时代荣光永恒。 这里是东北抗日斗争主战场。驼腰子金矿工人武装起义打响了三江地区工人抗日第一枪,土龙山农民暴动打响了中国农民大规模抗日斗争第一枪。东北抗联的11军,其中5个军诞生、8个军长期战斗在三江平原,创造了在整个东北抗日战场乃至全国抗日战场上,“坚持抗战时间最长”“集中抗日联军最多”“建立游击区最大”“斗争环境最艰苦”“牵制敌人最多”五个之最,有力策应和支援了全国抗战。 这里是东北解放战争大后方。年“8·15”后,党选派了一大批干部、军队、文化名人开赴佳木斯。张闻天同志总结佳木斯的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东北经济构成及经济建设基本方针,被写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和新中国成立时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革命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从佳木斯发电厂唱响全中国。 这里是新中国工业领跑者。佳木斯的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迅猛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工人、知识分子艰苦创业,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纸浆造纸厂、全国最大的联合收割机厂、全国最大的特种防爆电机厂、全国第一座列车发电站。从上世纪50年代起,佳木斯快速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城市,与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兄弟市一道成为共和国的“骄子”。 这里是北大荒拓垦核心区。“北大荒”以三江平原最具代表性。新中国农垦事业奠基人王震将军长期工作在佳木斯。从合江农垦局、东北农垦总局、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到黑龙江农垦总局,机关驻地几十年都在佳木斯。14万复转官兵、10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正是在佳木斯集结、向黑土地进发,拓荒于千里沃野。 年来,革命传统薪火相传,红色根脉历久弥新。从抗日联军中英勇牺牲的军长夏云杰、“八女投江”的优秀代表冷云,到遭敌特暗杀不幸殉职的副市长孙西林、拦惊马救儿童壮烈牺牲的刘英俊,再到奔赴科索沃报道一线不幸遇难的邵云环、奋不顾身救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老师张丽莉,传颂着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佳木斯是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和美之城 年5月24日和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佳木斯视察,作出保护绿水青山、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给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等重要指示。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让人深受鼓舞、倍增信心。 坚定走好生产发展的路子。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国人每9碗米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这一碗中佳木斯做出了1/4的贡献。工业经济逆势突围,佳电股份为我国航天事业、国防建设提供了“国之重器”,玉米精深加工等形成产业链群。市场主体规模达到18万户,建成1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改革、创新、合作持续为发展赋能。去年以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两手硬”赢得“双胜利”,在一个月内实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连续保持疫情防控局面平稳;年地区生产总值等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今年一季度,八项经济指标全部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坚定走好生活富裕的路子。佳木斯市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元和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考创造了5年6个全省“状元”的佳绩。建有医疗卫生机构个,医院8家,每千人口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均处全省领先地位。近三年改造老旧楼房栋、农村危草房2.5万多户,居民冬季供热标准提高到20度,民生普惠更有温度。大型原创赫哲族舞蹈诗《乌苏里传歌》全国演出58场次,弘扬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快乐舞步健身操被国家体育总局推广,代表了文明、健康、幸福佳木斯。 坚定走好生态优良的路子。精心打造与呵护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的“华夏东极”大美风光,人们记忆中看山望水见乡愁、鸟鸣鱼欢是故园的景象回归了。松花江佳木斯段创建成为全国示范河湖样板,今年成功入选全国北方城市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市。持续加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大规模绿化美化行动,城区居民初步实现“抬头见绿、推窗有景”,80%以上村庄达到清洁标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风生水起。 佳木斯是一座展现欣欣向荣的希望之城 “十四五”和更长时期的佳木斯,机遇相逢、政策叠加,党中央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再出发,省委省政府赋予东部城市群枢纽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佳木斯建设强势启航。 正加快推进高质量振兴发展。在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坚定笃行,在主动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优势,在维护东北地区国家五大安全战略地位中强化担当,着眼全局、立足长远,努力作出佳木斯新的更大贡献。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聚力绿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新能源、高端装备、精细化工、造纸林木、新型建材、生态环保、引俄资源精深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十大百亿级产业链群”,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正加快提升高水平开放合作。放大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开通在即、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走向深入的效应,擦亮开放牌,扩大朋友圈,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一以贯之抓大招商、上大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举全市之力打造大桥经济区、国际旅游岛、投资机会洼地,真正让佳木斯成为对俄开放的桥头堡、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枢纽城、努力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 正加快建设高能级区域中心。全方位多领域接轨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强化与“四煤城”组团发展,深化与农垦、森工携手共建,集聚人口和生产要素,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全面升级佳木斯市国家高新区、建三江国家农高区创建,增强引领力和辐射力,构建全省独有的“一工一农”“双高两翼”发展平台。全力推进佳木斯机场改扩建成为东北地区第五大干线机场,联动打造哈佳、牡佳高铁时空圈、东部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增强带动区域协同发展辐射力。 正加快创造高品质幸福生活。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网格化基层治理体系,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让患者不为看病发愁、让老人得到妥善照料、让居民住得更加舒心、让生活环境更加优雅、让公共安全更有保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积极发展特色小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大幅提升城市颜值,系统打造“三江文化名城”,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 ★★★ ★ 佳木斯市将以拓荒牛的精神和攀登者的姿态,争当黑龙江省排头兵、建好祖国“东大门”,努力成为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佳木斯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万亩肥沃耕地、亿斤粮食综合产能、高达90%粮食商品率,奠定了国家粮食主产区和优质商品粮基地的重要地位。佳木斯市将坚定不移打造中国的大粮仓、绿色的大厨房,为全国人民提供优质粮食和绿色食品,为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做出更大的贡献。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五化”。 第一,推动粮食生产科技化。扩大优质粮食供给,就必须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第二,推动加工产业规模化。把丰富的农业资源转化为优质的绿色食品,把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立市强市的第一产业,是农业大市转向农业强市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第三,推动经营主体多元化。依靠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引领分散生产转向合作经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第四,推动质量效益最大化。通过塑造优质农产品品牌,一头连结生产端,倒逼高产量转向高质量;一头连接消费端,促进种得好转向卖得好,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第五,推动区域农业协同化。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优势,建立完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走与周边地市、农垦森工协同发展的路子,加快推动大三江农业一体化。 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32%降至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个国贫县全部摘帽,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在5个方面做好衔接。 抓好工作机制衔接。坚持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 抓好政策衔接。加大对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重点谋划一批道路、供水安全、电网升级改造、乡村物流、高标准农田、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抓好发展规划衔接。结合脱贫攻坚的完成情况和乡村振兴新的目标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 抓好产业就业帮扶衔接。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优势品牌,扶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抓好工作队伍和人才衔接。脱贫攻坚完成以后,原来派到乡村去的人才和工作队伍,根据需要继续保留直接转换成乡村振兴工作队。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更多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