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从我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学启动以来,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省网络干部教育学院线上学、支部大会集中学等多种学习方式,学习党史已经自然而然融入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学史不仅仅是在追忆过去,更是在这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汲取有助于理解未来、推动发展的智慧和力量。浩荡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凝聚着共产主义思想精华的巨著。我们只有勤于读党史,善于读党史,并从中找寻到感悟,才能有动力踏上新征途、担当新使命。

近日,大型历史剧作《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热播,全剧展示了新文化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清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结合这部剧的内容,再读《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第一章,颇有感触。民国时期,国弱民贫,一群具有家国情怀的热血青年,在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依靠着真理,不屈不挠地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从《新青年》杂志发起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再到南湖红船起航,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孜孜以求、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最终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从共产党建立到新中国成立,再到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先辈们追求真理、敢于斗争的品质代代相传,为之动容。立足新时代,我们依然要坚定不移跟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继续传承他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结合岗位职责,开拓工作新思路,求得发展新突破,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无往不胜的法宝。在乡村振兴这场硬仗中,人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最知道乡村发展需要的是什么,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无限的,提出的建议和需求也是最符合实际的。唯有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作为农业农村系统的领导干部,我们开展工作要坚持问计于民,切实增强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在乡村振兴中多做顾大局利全局的事、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惠民生解民忧的事。要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多到乡村一线、田间地头去了解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惠民政策、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都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关键难题。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首先要让群众聚起来、干起来。积极引导乡村人才致富带富,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打好这场硬仗。立足现状,我们还要在很多工作上进一步创新,寻求突破,比如,在农民教育培训上,努力探索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活水。要把人才这个薄弱点弥补好,完全靠人才引进也不现实,还要利用和整合当前的教育资源,对农民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教育,让他们变成支撑乡村振兴的主体,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

党史百年,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落后走向辉煌,从贫穷走向小康,变的是祖国的模样和发展的步伐,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亦是这样,我们也要继续保守初心、攻坚克难,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当作行进道路上的“指路灯”,保证未来的每一步都走得铿锵有力。

来源: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

责编:高峰

校对: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musishizx.com/jmsxw/82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