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的东边,有一个很小的、鲜为人知的城市——七台河。从上世纪到现在,七台河这个人口不足百万的边陲小城,共走出张杰、大杨杨、王濛、范可欣等10位短道速滑世界冠军,共获得余枚世界级金牌。 绚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位功勋教练,人们称之为“短道速滑之父”的孟庆余。 在一个落后的、训练条件简陋的小城市,培养出如此多的世界级冠军,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孟教练究竟做了什么?或是他有什么样的品质?能取得如此的成就? 我以为,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那便是“爱、专、钻、严、舍”。爱 我们一生中有很多的热爱,有人热爱运动,有人热爱读书,如此等等,但是否有一个打心底里热爱的项目,并视其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乐此不疲? 朝思之,暮想之,心想之,身行之。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称之为是真正的热爱。 孟庆余对速度滑冰运动的爱是真挚的。 他出生于哈尔滨,从小就酷爱冰上运动,曾取得哈尔滨小学生速滑比赛第三名和中学组的冠军。从那时起,他年幼的心中就埋下了“当全国及世界冠军”的梦想。然而,事与愿违。年,上山下乡让他来到了七台河,成为一名煤矿工人。 不过,对滑冰的热爱,始终未曾冷却。 一年冬天,当他路过一个中学时,发现校园里浇了个冰场,他大喜过望,立马跑回宿舍翻出冰鞋,就要进去滑冰。管理人员看到有陌生人来,拦着不让,说学校有规定,不许外人上冰。 孟庆余想滑极了,灵机一动,便提出帮助学校浇冰场,来换取滑冰的机会。学校答应了,如此,他便每日凌晨4点,冒着东北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来学校浇冰。 从此,他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快乐天地。 年,合江地区(黑龙江东部)举办了冰上运动会,21岁的孟庆余代表七台河参加,分别取得了米、米、米的冠军。一时声名鹊起。 随后,他被调进市委,开启了教练生涯。 专 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很了不起了。要做好一件事,离不开一个“专”字。 从孟庆余的教练生涯,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专”的人。 在选择事业上,他是专一的。当他选择了速滑事业后,他就全身心地投入,从事冰上事业30余年,将毕生的精力灌注其中,虽然条件十分艰苦,却从不改初心,从未改变志向。在选择苗子上,他也是专一的。他常说:“选苗子很关键,有天赋家再穷也要,没天赋家有金山也不行。”他还说:“矿工的孩子都是散养的,没娇生惯养那些臭毛病。他们天天爬山下河,掏鸟抓鱼,大都练出一双飞毛腿,能吃苦,胆子大。”所以,他膝下弟子基本都是都是穷矿工、穷农民家的孩子。在选择项目上,他也是专一的。他根据国内外冰雪运动发展的趋势和小城七台河的实际情况,力排众议,把体工队从大跑道训练转为专攻短道速滑项目。此举,不仅使七台河成为国家短道速滑优秀运动员培养基地,也为以后中国短道速滑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基础。对待自己的城市,他是专一的。当他成为声名远播的教练后,有些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欲开价百万,想把他从七台河挖走时,他不为所动,不为安逸所诱,依然坚守清贫,默默地奉献。钻 选择了热爱的职业,剩下的便只有刻苦地钻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始条件是艰苦的,很多必要的设备都没有。条件不好,就自己创造!同事们常常称孟庆余是“瓦匠教练”,就是因为在速滑队组建之初那些日子,他像一个瓦匠一样,亲自动手,创造起码的生活和训练条件。“浇冰车”是孟庆余亲手设计的,队员们脚下的冰刀都是他亲手改造打磨的。夜晚,当队员们早早进入了梦乡,孟庆余却坚持写完训练心得,然后再蹲进卫生间里磨队员的冰刀,一磨就过了后半夜。由于磨的冰刀太多,他成了“磨刀专家”,后来,他根据十几年磨刀的经验,写下了《短道冰鞋的修理》在专业杂志上发表。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孟庆余想出各种奇招。练胆量、练耐力、练技巧、练作风等都是他常用的招儿。经过多年积累,他总结出“高、精、尖、准、狠、细”一整套独特的训练方法,极大地缩短了运动员的成才周期,使运动员在较小的年龄就具备了高超娴熟的技术的强壮的体能。后来成为世界冠军的王濛说:“小时候基础打得好,所以能够承受大强度、大负荷的训练。” 严 能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才能成就别人不能得到的成就。 严师出高徒,自古如此。 孟庆余对纪律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许吃零食,不许上歌厅,不许睡懒觉,不许穿高跟鞋……有一次大夏天太热,小王濛偷跑出去喝了一杯冰水,被孟庆余罚了站! 为了锻炼耐力,孟庆余经常亲自骑车带孩子们进行长途拉练,行程开始是鸡西、佳木斯市,数百公里当天来回,后来是七台河—牡丹江—哈尔滨—依兰—七台河,路途长达数千公里,行程要数天。饿了吃带去的干粮,渴了就喝山沟里的水。 当时,由于队员们年龄很小,有人恨过他,有人背后骂过他,还有人在背后称孟庆余为“魔鬼教练”,直到长大后,他们才慢慢懂得了教练的良苦用心。 严师精神,是他先予后取、点石成金、建功立业的不懈追求。舍 有舍才有得,大得需要大舍。 在当时还不是特别重视冬季体育运动的年代,在一个鲜有人知的小城市里,在没有像样的器材,条件异常艰苦的训练环境,为了培养出世界级人才,那种付出绝非常人能为的。 为了给队员们铺设通往世界冠军的道路,他对自己的家庭,是有亏欠的。因训练紧张他不能给年迈的父母亲祝寿;因参加比赛他不能守在病床前陪伴重病住院的妻子;为了队员们的早日成才他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未能实现孩子上大学的梦想。 他将本属于家人的爱,更多的给予了他的队员们。本就不多的收入,大多被用于训练和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们,几乎全额“充公”。训练队缺什么,他就从家里拿什么,把自己家当成后勤保障部。 成功的背后,也凝结着一批人的默默付出。为了提高成绩,在市里的大力支持下,孟庆余带领孩子到哈尔滨的省冰上基地训练。因为缺少经费,他们租住在破旧的平房里,没有上下水,厕所在外面。杨扬的母亲自告奋勇,到哈尔滨专门给孩子们做饭。有一年因经费暂时不能到位,孟庆余不得不跟王濛父亲借了3万元,当时那是老王家的全部家底儿啊! 就是这样的付出,才培养出一个个好苗子。 英雄无名 孟庆余从事短道速滑运动30年,先后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张杰、杨扬、王濛、王伟四位世界冠军,孙琳琳、张长红、杨美贞、韩梅、康展佳、赵敏等数百名优秀速滑运动员。 可领奖台上,从来没看到过他的身影。 年,他从七台河到哈尔滨,遭遇了一场车祸,让他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热爱的事业。 一名身价“百万”的教练,清贫地走过了一生。 同事打开了他的铁柜:几件破旧的运动服,两双带补丁的袜子,一副待修的冰刀,还有一堆工具。莫说贵重物品,就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在清理遗物时,人们还发现,除了工资卡里的当月工资,竟没有一分个人存款...... 人们说,不疯魔,不成活。然而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爱、专、钻、严、舍”,就是人生的一个个关口,打通了,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 一心舍得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