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郝连成的采访随笔 本期责编:雪莹忆湘 高会军.从笔架山走出的科学家 《焦点访谈》节目截图 搜索一下中国地理名称,叫笔架山的地方很多,然而使黑龙江省笔架山农场一夜扬名的却是高会军。 年6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从中专生到博导》节目介绍了他从笔架山农场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一路艰辛努力拼搏,从中专生到世界知名科学家的成才事迹。 访谈开篇,主持人指着画面说:“屏幕上的这个年轻人,今年才刚满40岁,可他已经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知名科学家了。这还不是最牛的,10年前,在许多人博士还没毕业的年纪,他已经是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导师了。您能想象到吗?这位青年科学家,初中毕业后只读了中专,然后进了工厂,并没有上过大学。他从技工起步,最终走到了科学殿堂的最顶端。他是谁?他的成材之路又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节目中介绍高会军年出生在黑龙江省的一个偏远农场,这个偏远农场就是笔架山农场。 如今高会军已经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工大理学院院长,哈工大智能控制与系统研究所所长,哈尔滨工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年世界最具影响力科学家之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IEEEFellow。 学习改变命运,高会军有着自己的“传奇”。迫于经济原因,年,15岁的高会军在家乡笔架山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陕西第一工业学校。19岁的高会军进了工厂当磨工,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两年半,15门课程全部一次通过,高会军取得了机电一体化工程专业自学考试的本科学历。之后,高会军选择了考研,并被沈阳工业大学录取,攻读高压电器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年,高会军成功考取哈工大航天学院,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年,高会军的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也是哈工大控制学科历史上的第一。作为拔尖人才,高会军成为该校历史上唯一一位由讲师直接破格晋升为教授的学者,也是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那一年,他29岁。 后来,高会军在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从事了两年研究工作,获得了埃尔伯塔创新基金和基拉姆博士后基金两项著名研究基金的资助,并获得当年唯一的基拉姆博士后奖。 德国、英国、美国都向高会军伸出了橄榄枝。带着感情和责任,高会军顶着研究成果的光环回到哈工大,一头扎进教学和科研中。 凭借一系列突出成绩,他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年,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他是自然科学奖最年轻的获奖者。 年,汤森路透的文献计量学专家对全球学者的学术表现进行综合评估,评选出全世界17位最具影响力科学家,高会军是入选者中唯一的中国学者。 这样一位国际有名的科学家就是从笔架山这个偏远农场走出来的。 说起笔架山农场虽然偏远但也不是默默无名。 小兴安岭完达山余脉从吉林向东北逶迤到三江平原中部的七星砬子脚下之后象水墨画大师一样将笔略顿两顿,便留下了笔架一样的三座山峰,笔架山因山势而得名。 笔架山有座监狱,(对外称笔架山农场)就是作家郑九蝉在他的长篇小说《红梦》中提到的那个监狱。原来被编为黑龙江省第七劳动改造管教支队。当年曾因关押过白崇禧的侄子----原国民党黑龙江省党部书记和蒋纬国的同学,以及国民党东北第4“绥靖”区副司令曾泽生的学生等人而令人感到神秘。 “文革”后期这里又因留下过中共公安部老一代领导人于桑、刘复之、陶驷驹、俞雷等人下放劳动的足迹而受到北京的郑州哪儿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南昌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