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感受幸福的味道

记者于大宇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是一把尺子。

  何为幸福?翻阅词典你会得到解释: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幸福在心里,不在嘴上,幸福是对现有生活的满足。

  在刚刚过去的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战略家的眼光重新审视我市的资源禀赋,把发展与实际相结合,提出持续实施“四大战略”,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而百姓关心的10件民生实事,既是群众之所想,又是群众之所急,一切为了百姓更幸福。

  百姓的幸福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幸福的味道弥漫在城市的飞速发展中。

  脱贫工作精准。始终坚持精准方略,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个驻村工作队和1.5万人的脱贫帮扶队伍合力攻坚,全年减少贫困人口人,贫困发生率由去年的2.32%降至0.69%,脱贫摘帽市级初审核查全面完成。

  引资引技引智。把开展多领域、多层级高端合作作为加快振兴发展的重要助力,坚持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在建,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个,完成投资亿元。

  体制机制更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撬动各领域改革,一个服务型政府展现在人们面前,曾经以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变成了企业和百姓的获得感,品味出一种新的幸福。

  区位优势更优。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的重要路径,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全面推进城市提档,以“一桥一岛”为重点,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开放兴市水平。

  文化魅力更足。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结对子、种文化”等系列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惠民主题演出余场,同江中俄边境文化季等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话剧《在路上》等一批文艺精品不断推出。

  百姓生活更美。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5%。稳步推进就业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9%以内,创历史最好水平。

  回望年,在老百姓的心里,是一份份实在的幸福。踏入,百姓的幸福该如何继续?

  倾心办好民生实事,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的10件民生实事涉及百姓生活方方面面。

  思想引领前行,战略布局未来。“深入推动农业富民、工业强市、城市提档、开放兴市‘四大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环境、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快实现佳木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蓝图已经描绘,未来就在前方。,佳木斯必将踏石留印,不负未来。

脱贫攻坚圆了他们幸福梦

记者潘蕾

  郊区东胜村有一对在一起住了40多年的老邻居刘德和庄喜富。原本两家的泥草房门对着门,这些年来每到阴天下雨或是三九严寒,出门遇见时两个人只能相对苦笑,叹一口气再各干各的事情。年,这对老邻居“分”开了。两个人都享受到了泥草房改造项目的好政策,从原来摇摇欲坠的泥草房搬进了红砖块塑钢窗的新家,两位老人有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同样在年,抚远市团结村因病致贫的李辉摘掉了多年的“穷帽子”。李辉告诉记者,他都要放弃自己的时候,党和政府没有放弃他。驻村工作队帮他搭起了“庭院经济”的架子,工作人员用自己的个人关系帮他卖菜、卖家禽、家畜。年,加上政府的补贴和村里的各种产业分红,李辉家一年的人均收入达到了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这一年,桦川县悦来镇苏苏村的于恩江在帮扶人的帮助下,不但住上了新房子,还找到工程队重新操起了瓦匠的手艺活,儿子上大学的钱不愁了,家里的日子越过越舒坦。

  在这一年,富锦市向阳川镇东兴村成立了锦东水产养殖合作社,黄跃军成为了合作社里的第一批雇员,让这个因病致贫的家庭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贫困百姓感受到了幸福。

  脱贫攻坚始终是第一民生工程,是全市的头等大事。在年,我市出台了《佳木斯市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推进脱贫攻坚战的具体路线图。个驻村工作队和1.5万人的脱贫帮扶队伍合力攻坚,78家民营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助力脱贫攻坚,因地制宜推进扶贫产业项目个,辐射带动5.5万人。完成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草)房改造,解决个村屯饮水安全问题。选树脱贫典型个,开办爱心超市个。全年减少贫困人口人,贫困发生率由年的2.32%降至0.69%,抚远市顺利脱贫摘帽,同江、桦南、汤原、桦川四个国贫县完成年脱贫任务,脱贫摘帽市级初审核查全面完成。在这一年中,脱贫攻坚战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没想到都70多岁了,托党和政府的福还能住上新房子。做饭烧水都是电气化,晚上还能扭扭秧歌锻炼身体,日子越来越有滋味了。”71岁庄喜富高兴地说。

  “有了党和政府的帮助,我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51岁的李辉高兴地说。

  “大家都没有放弃我,外出打工心里面还有依靠。”56岁的于恩江高兴地说。

  “我要好好干,产业好了村子才有发展,村子发展了,穷日子就会过去。”49岁的黄跃军高兴地说。

  数以万计的贫困户在年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这种希望也成为了这场战役最大的动力。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将紧盯目标任务,聚焦精准施策,持续转变作风,围绕乡村振兴狠抓脱贫,让更多的贫困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燃起生活的希望,走向致富的道路,实现幸福的梦想。

夯实医疗基础全力改善民生

记者刘鹏

  “现在咱们市里的医疗环境真是太好了,一点不比大城市差。”“是啊,费用低了,就医的环境优化了,真好。”“对呀,以前看个病甚至要排一天的队,现在选择多了,可不用像以前那么遭罪了。”如今,说起看病那点事儿,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反馈。近年来,政府对医疗事业的重视,各项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让全市上下百姓就医更方便同时也享受到了更低的医疗开销,群众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头几年,每到体检的时候都觉得犯愁,想体检需要提前预约,不然的话单独拍彩超就得排接近一整天的队,有时候即使提前预约了体检一次也要半天时间。现在好了,今年我是在万里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做的体检,所有项目全部检查完毕才用了一个多小时,真是太方便了。”市民于利民对记者说。

  年,市妇幼保健院、医院新址正式启用,万里云医学影医院投入运营,让百姓对我市医疗服务环境有了新的感受。

  “因为离家里近,医院挂便民号做了骨三维检查,医院的环境很好,大夫很细心,医院里的医疗器械也都是最新、最先进的,感觉就医的环境很舒心。”韩冬冬对记者说。

  “市妇幼保健院、医院新址的环境跟以前比起来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里还为孩子们专门提供了游戏的地方,有了这样温馨的环境,孩子医院看病了。”市民潘婧告诉记者。

  看病不仅仅方便了,费用的降低也让百姓赞不绝口。我市地处寒冷的东北,患有各项疾病入院的人不在少数,每次住院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的巨额让大家不堪重负,其中药品方面的开销占据医治开销的一大半。医院、公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这对于广大百姓是一个大大的福音,为百姓解决了看病难、药品贵的难题。

  “我老伴患有脑梗塞、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疾病,一到春秋季节或者天气特别冷的时候就容易发病,医院好几次,以前药品费用真是难以承担,我们两口子的退休金省吃俭用都花费在了给老伴看病上,有时候还要动老本。自打取消药品加成政策以后,老伴治病的费用减少了不少,心里踏实多了。”市民刘玉华两口子享受到了取消药品加成带来的实惠,对此两位老人感到很温暖。很多市民也纷纷表示,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医院多了、环境优化了、费用降低了,百姓对于医疗方面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了……年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还将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完善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加快推进健康佳木斯建设,夯实区域健康医养中心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绘就全域旅游发展蓝图

记者于大宇

  “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这里的风景,这次专程慕名而来体验一下赫哲族文化,果然名不虚传。”来自台北的王沧建先生表示,他已经完成了黑龙江西线游。年又从哈尔滨出发,途经佳木斯,然后到同江的街津口,就是为了再感受黑龙江东线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升级改造后的同江市赫哲民族文化村让他和朋友流连忘返。“没想到规模这么大,景区建设得这么完善,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传统的民俗文化能够结合得如此完美。”美籍华人张怀渝先生难掩心中的兴奋。“现在的展示的文字和图片,加上蜡像和道具,让我对赫哲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听说将来这里还可以让VR(虚拟现实)技术与赫哲文化展示相融合,另外听说佳木斯冬天飘雪时天地一片银白,那种梦幻中的美景早已经让我期盼万分,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佳木斯旅游的。”

  越来越多的人都有着和他们共同的想法,来佳木斯旅游,线路多、景色美、特点足。一组数据同样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佳木斯旅游不断成长的脚步。年,佳木斯市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2.5万人次,旅游收入万美元,同比增长3.3%;接待国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同比增长17.6%。

  突出顶层设计、科学布局、有序开发和市场化运作,利用好大农业、大冰雪、大湿地、大界江、大东极、大远东等资源,促进旅游与历史、民俗、冰雪、生态、文化等元素融合,构建“大旅游”格局,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做实旅游产业,通过旅游产业大发展,引领城市转型。

  种了40多年地的富锦农民刘春想不到自己这辈子能和旅游扯上关系。当时工作人员带着其他地方成功的案例一次次登门,坐在一起谈旅游,谈未来,谈发展,让他这个东北水田现代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思想渐渐发生了变化。如今,他已经成为农业旅游的一个代言人的获益者。“对于旅游的未来,要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思路,思维要更加的发散,更加的宽广,不能就旅游发展旅游,旅游发展不只是一个方向,更是一个舞台,将我们的农产品通过这个舞台展示出来才是目的。”刘春说。

  在过去的一年中,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在佳木斯,可玩、可赏、可观的地方越来越多。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华夏东极精品线路日趋成熟,汤原百里景观大道,郊区达勒国家森林公园,富锦“海稻田园综合体”,桦南知青文化、农耕文化、淘金文化等让文化旅游成为热门,同江以同三公路“起点”为灵魂和精髓,打造“起点”文化旅游核心品牌,深入挖掘赫哲民俗文化,使俄罗斯文化、生态文明、红色历史得以展现,桦川挖掘文化历史内涵,形成“一村一特色,十里不同风”的现代农业旅游项目……这一系列特色产品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旅游+医疗,旅游+养老,旅游+教育,旅游+体育,旅游+渔业,我市的“旅游+”新业态展现广阔前景。

  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佳木斯的旅游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目标越来越近。

  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会展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加强旅游资源区域性市场化运作,广泛应用自媒体等现代传媒技术多维度开展旅游推介,继续打造华夏东极精品旅游线路,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域旅游,扩大服务领域、加快人流集聚、拉动区域消费。对于未来,佳木斯有着更远大的目标。

文化惠民让群众生活更精彩

记者商松林

  喜庆的演出舞台、明亮的太阳能路灯、多样的健身路径设备让村广场焕然一新,综合性文化活动室(中心)还配备了音响、图书、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设备让村民们在农闲之余有了放松、娱乐的好去处。“每天吃完饭出来活动活动,扭扭秧歌唱唱歌,这比以前待在家里唠嗑打麻将强多了。”桦川县四马架镇文化村村民高兴地说。

  为了能让更多的农民朋友享受到文化活动,在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督促下,各县按照“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年完成了桦川县四马架镇文化村、苏家店镇北山村、新城镇红伟村,桦南县梨树乡永久村等6个村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让更多村民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去,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

  除此之外,在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还深入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全市文化馆(站)、各类文艺工作者与业余文化艺术团队、农村文化大院、文化志愿者结成帮扶对子,提升节庆演出、乡村文艺大舞台、乡村春晚等演出水平,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旅游繁荣发展,桦南、桦川、富锦、汤原等4个县(市)举办了“农民春晚”。

  “过去一年里,我们艺术团周周都有对外演出、下乡慰问的活动,不仅能给农民朋友带去欢乐,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提高。”阿里郎艺术团团长李光洙告诉记者。

  在满足村民们文化活动需求的同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还一直在推进市级“三馆”、县级“两馆”的达标建设任务。在第六次全国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市级图书馆和同江市图书馆更是被评为二级图书馆。

  除了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让群众唱主角,办出文化精品、特色品牌,我市文化惠民活动遍地开花。“希望之星”青少年公益培训班、“书香满三江”主题诗歌朗诵会等品牌活动持续开展,组织群众文化系列展演场,举办“冰天雪地、美好生活”欢迎季系列活动,已演出40余场,参演的群众演员多达余人,全市各级文化馆站开展“冰天雪地、美好生活”演出余场。创作了一批思想精深、制作精良,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在黑龙江省第十届文艺奖中,市群众艺术馆马骥等人创作的《万春序曲》荣获二等奖,在年12月份的省群星奖上分获金奖、银奖。

  在年,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继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网格化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开展群众文化“一村一团队”“一乡一品牌”“一县一平台”建设,培养一批文化强县强镇强村典型,让文化惠民在生活实践中烂漫绽放。“年我们参加了很多的文艺演出活动,为老百姓带去了欢乐也让我们的团队更加成熟,我希望在新的一年能走上更大的舞台来展示我们,也将佳木斯的文化展现给更多人。”春之声艺术团的郑晓明说道。

便捷交通为出行加速度

记者孙婧

  往来通达,阡陌交通。新增的航班、提升的速度,便捷、快速的交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坐一趟新哈佳铁路感受一路畅行的出行体验。不断释放的城市功能,不断溢出的开放兴市效应,让回家的距离更近,爱更绵长。

  给出行加速度,与家,只有一张票的距离。

  年9月30日8时58分,随着汽笛的长鸣,“D”列车平稳地驶出佳木斯,承载着更多人梦想的列车开启一扇速度之门。“D”字头列车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加速都在拉近城市间的距离,缩短的距离让家更近、情更浓。

  从6个多小时缩短到2小时零3分,新哈佳铁路的神奇时速将城市空间距离再次拉近,时间的容量似乎也随着风驰电掣的速度更加缩短。

  “哈尔滨的饭局,等着我”,从梦想变为现实。2小时的车程,让曾经“说大话”的人成为了“行动派”。

  “我家是哈尔滨的,考公务员来到这面,以前同学们聚餐总气我,说我离得远、赶不上,哥们几个一聚会就给我打电话。这回好了,晚上的饭局,我下午走就能赶上,真是方便。”刘冬对记者说。

  在哈尔滨求学的大二学生尹一辰对新哈佳铁路的开通感到由衷兴奋。

  “刚上大一的时候,很想家。可是只能十一假期或者寒假能回家,这回好了,有时候周五晚上回来,能待到周日下午,回家不再那么费事了,真好!”尹一辰高兴地对记者说。

  “新哈佳铁路让家更近了”,是许多游子的心里话。

  列车开动,田野加速向后方退去,速度不断刷新眼中景色,蓝天白云、一路驰骋,是对出行的奖赏。

  更多的出行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速度与温度,佳木斯发展的脚步迅速且稳重。

新哈佳铁路稳定运行,牡佳客专全面开工,松花江二桥、国省道改扩建等项目有序推进。佳木斯机场新增航线5条,全年旅客吞吐量达85万人次,同比增长28%,再创历史新高。

“在抖音上看到西安的景点不错,本来想跟旅游团走,可总觉得跟团的品质不算高,这不,上网一查,咱家门口就有直达西安的航线,我和老婆赶紧订票了。”市民李先生对记者说。

  航线的增加,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

  出行的方式越来越多,行程越来越短,“无界”的生活为幸福添砖加瓦。农业富民、工业强市、城市提档、开放兴市“四大战略”,交通的便捷进一步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佳木斯站南北广场、和平路下穿工程投入使用,新哈佳铁路稳定运行,佳木斯机场服务再升级,交通格局的形成,为发挥内在潜力和相对优势,提供无限可能。

  今年,出行更加便捷,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便捷交通不仅托举起与山水共存的永恒,也为我们这片承载希望的土地构建着现在与未来。

打通断头路顺畅市民心

记者潘蕾

  火车站往南通向哪里?通江街可以直接走向大学却偏偏绕行?从政府出来能不能直接通到胜利路上?很多市民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断头路,一条一条堵在了城市中,也堵在了百姓的心里。

  打通断头路一直是市政工作的重点工程,从年5月,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市民出行困难,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完善快铁、客运枢纽等一批全市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力争完成高标准搭建路网框架,我市各主要道路建设陆续开工,学府街立交桥、胜利路立交桥、林海路、客运站周边道路工程如期竣工。

  年,打通断头路的工程仍在继续。复工后,年年底临时通车的通园巷、通江街抓紧建设并于该年9月全线竣工,两条街道周边的七彩路、丰园路、元胜街等七条街路也完成了施工。市城乡建设局路桥建设指挥部高级工程师王力介绍,过去市区的东西向道路比较通畅,南北向道路则相对拥堵。这些道路建设完成后,加上去年建设完成的各条道路,将对我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有很大程度的缓解。

  断头路打通难不难?难!北方施工期相对来说会短一些,加上前期要做大量的工作,所以很多时候,修路就是一个争分夺秒的过程。一个工程条件不合适受到了阻力,工程队就会先在别的地方开工,一侧不具备开工条件就先在另一侧施工,尽力争取在哈佳铁路开通前完成配套路段的建设,为了抢工期,很多时候要工人两班倒昼夜干活。

  年,通江街公铁立交桥工程、通园巷公铁立交桥工程、通江通园南延七条道路工程、和平街雨水泵站工程,和平街南段工程、圃东街南段工程让市民享受到通畅感,而新建的松林街道路工程、友好巷道路工程、长江巷道路工程更是让百姓感受到出行的便利。“多少年了,就盼着这路能通,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家住百货大楼附近的李岑是佳木斯大学的教师,过去的几年,每天上班李岑都要绕过通江街,从红旗街或是中山街通行。现如今道路通了,距离近了,车辆分流了,堵车的问题也有了缓解,李岑说单就这一点,他就觉得年是让他感到幸福的一年。

  翻过了年的一页,年,市政公路建设没有停下脚步。年市政建设工程主要思路是积极配合牡佳铁道的建设,对于配套的立交桥按时完成,对于市区道路工程,考虑市财政承受能力同时考虑打通断头路,尽最大的努力,为群众出行方便提供条件。“今年两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全面推进城市提档,优化城市路网,推进路桥建设改善交通环境,我相信未来的日子我们城市的交通状况会越来越好,出行会更加顺畅,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过得更加舒心。”李岑的车子不断向前行进,带着对年无限的期待。

市民乐享“最多跑一次”

记者孙婧

  忙碌、有序,是市民对市政务中心的印象;有速度、有温度,是市民对政务服务的感受。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之风劲吹,“只见一面审批”、网上“不见面”审批、“一站式”办理流程……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在刚刚过去的年,越来越多的市民乐享改革成果。

  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大厅“只见一面审批”和网上“不见面审批”。市医保局通过完善和优化“一站式”“柜员式”等审批模式,实现了13项经办业务“零跑腿”,28项业务“最多跑一次”。“不动产登记”通过“一个窗口受理、多部门并联审批”的模式,变办事群众“满场跑”为部门“集成服务”,通过启用多部门审批传递单,做到审批全程留痕,实现了商品房登记、抵押登记均2个工作日领证,私对私转移登记5个工作日领证的“最多跑一次”目标。

  推动职能部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大厅集中统一办理,以集成提效能,变“多门”为“一门”,力求更多审批事项不见面、企业和群众少跑路。

  市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市直33个部门的政务服务事项项,进驻部门比例为86.8%,进驻政务服务事项比例为79.5%。事项集中办理后,实现了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就能办齐“多门”事。

  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在原佳木斯市网上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审批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一网通办”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截至目前,我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整体功能开发工作全部完成,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业务办理系统、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进入功能和细节优化阶段,全市35个市直部门和10个县(市)区通过网上政务服务系统共发布政务服务事项项,网上可办项,网上可办率59.66%,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密等外,基本实现了网上办理。

  为推进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集中受理申办事项,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着重打造13个服务专区:

  打造综合性服务专区。将办理频次发生率较低的事项纳入到政务服务综合业务专区,按照“前台统一受理、后台按责转办、统一窗口出证”的模式运行,由12个综合受理窗口,集中受理卫计委等22个部门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多部门事项“一站式服务”。

  打造“链条”服务专区。将投资建设类的8个部门、商事登记类的5个部门、房产交易登记类的4个部门,分别按业务链条进行优化整合,合理精简程序、要件,开展联合审批,实行领办代办,设立投资建设服务专区、企业开办服务专区、不动产交易登记专区,实现“链条式”服务。

  打造部门、社会、金融、中介、自助服务专区。建立了公安服务专区、人社服务专区、税务服务专区、住房公积金服务专区、交通运输服务专区,实现专区内部门事项“一窗通办”。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热等民生服务事项、与中心审批服务相关的住房贷款、评估测绘及自助服务等开展集中服务,设立社会服务便民专区、金融服务便民专区、中介服务专区、自助服务专区,实现群众到中心办事“一条龙”服务。

  “企业和群众办事涉及哪里,‘最多跑一次’就延伸覆盖到哪里,改革的效应就体现到哪里。”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副局长刘永彬坚定地对记者说,“今年,我们将继续聚焦督查、聚焦高标、聚焦基层、聚焦整合、聚焦常态,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照亮创业就业路

记者于大宇潘蕾

  28岁的范雨浓有一个关于动漫的梦,他想要在佳木斯做大cosplay的市场,想要进入国内的一线行列。年,范雨浓组织了两届漫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同行看着他一个人单打独斗觉得辛苦,告诫他想要发展要成立正轨的公司,要有相应的体系和长远的计划。

  经人提醒,范雨浓找到了市大学生创业社区。了解了范雨浓的实际情况,大学生创业社区为范雨浓开通了绿色通道,帮助他组建了佳传合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还在大学生创业中心为他提供了免费的办公场地。范雨浓还参加了由社区举办的各种类型的创业讲座,前辈们的经验分享让他受益匪浅,经营也慢慢地走上了正轨。“好多问题好像一下子就解开了,公司很顺利地就开起来了。有什么问题社区的工作人员都很积极地帮我想办法,第三届漫展的时候还帮助我们做宣传。”范雨浓告诉记者,和大学生创业社区的相遇是他创业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帮助他顺利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并奔向更高的台阶。

  年,全市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了免费的创业场地扶持和水、电、供热、网络费用减免政策,而这些只是我市就业工作成绩的冰山一角。

  在过去的一年里,按照省、市就业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市就业局以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为重点,积极落实促进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名创业者获得了创业担保贷款万元;创业项目超过个,实现产值多万元,实现利税近万元;培育各类创业小老板人,创业带动就业1.67万人;在全市认定了29家培训机构,构建了政府主导、各类培训机构广泛参与的培训服务网络;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培训人、扶持创业35人;全市建立完善了市、县(市)区、乡镇、社区(村屯)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也展现了我市在年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的成效。

  “政府一直对咱们贫困户有很多好政策,可我们也想靠自己的能力挣点钱,这样咱心里面舒坦啊。”桦南县明义村的贫困户们在年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市人社局的推动下,针对明义村花山项目建设对13个精准扶贫对象和29个贫困家庭学员开展了花卉园艺工的技能培训,让他们有了工作,也有了新生活的开始。

  忙着筹备新一届漫展的范雨浓在笑,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准备复工的贫困户们在笑,还有很多享受到了我市推进就业工作累累硕果的人在笑,笑容中有对年的满足,也有对年的憧憬。

为了百姓安居乐业

记者谭琦

  “垃圾清理了、道路畅通了、下水道不堵了、绿植有生机了,我们生活得更舒适了……”曾一度脏乱差的向阳区城上城小区经过全面整治,如今变得美丽和谐,小区居民王奶奶对此连连称赞。

  原来,城上城小区属于弃管楼,物业管理瘫痪,环境状况极差。向阳区物业办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及时予以协调解决,现在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家住前进区怡园小区77号楼的李淑荣的年也过得非常舒心。自从小区被新的物业公司接管后,李淑荣明显感觉到了小区的环境越来越好,路面干净了,垃圾清倒及时了,楼道灯也修复了。不只是李淑荣有这种感觉,邻居们也都纷纷感受到了变化。

  原来从年7月份开始,怡园小区76号、77号两座弃管楼,成功并入到兴航怡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管理,为居民百姓提供基础服务。

  兴航怡安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廉志平说:“依托‘三供一业’移交解决弃管难题,以央企‘三供一业’移交为契机,市物业办指导区政府将移交小区附近的弃管楼进行打捆整合,实行区域化管理,在解决弃管楼管理问题的同时,也为物业服务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我们对怡安小区周边的两栋弃管楼已实施接管,正在开展基础性服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改善百姓居住条件。”

  市物业办通过建立完善社区物业服务补贴机制,有效发挥了各区对弃管楼的属地管理作用和兜底服务职能,全面指导各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通过良性互动大幅提升了老旧小区居民的幸福指数。同时采取“区域化整合”、“购买服务”等多种手段来解决弃管楼的管理问题。

  在着力推进老旧小区应急维修改造和解决弃管楼的管理问题的同时,市物业办还结合我市四个城区不同特点,合理分解任务指标,广泛宣传“共建共治共享”的改造理念,提升广大业主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东风区的东联石油小区业主委员会积极参与,政府部门多渠道筹资20余万元进行改造。前进区保升三号楼,居民去年申请维修资金后又自筹5万元开展路面维修,参与小区管理意识明显增强。向阳区的新佳小区,“家邦管家”进驻小区后,对小区楼道、围墙进行了粉刷,安装了单元灯,维修了单元门,社区和业主非常欢迎。郊区荣歌馨苑业主委员会积极申请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近20万元,与物业公司共同解决了业主困扰多年的问题。

  市住房保障局党组成员孙清鹏表示,新的一年全市物业管理工作将进一步全面推进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提高业主委员会覆盖率,完善业主自治体系。以央企“三供一业”移交为契机,维修改造老旧小区栋,推动物业管理区域整合,对栋弃管楼推进市场化物业管理,提升服务品质。指导各区政府以问题小区治理为着手点,由点到面突破性开展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满意率。同时也会积极引导和动员居民参与进来,扎实细致地抓好工作落实,精心组织、切实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大家一起努力贡献力量。

来源

佳木斯日报

编辑

李晗

点击查看

                







































白癜风怎么治疗和控制
白癜风吃什么能控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musishizx.com/jmsjt/493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