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第十七小学开创经典诵读进校园先河培养学生“文化品位” 近年来,“国学”、“经典”等词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也在部分中小学中开展的有声有色。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有这样一所小学,早在年就启动实施了经典诵读工程,让孩子们在经典诵读中积底蕴、养德行、学做人。10多年的时间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文明有礼,知恩感恩、乐学善学的学生,这就是——佳木斯市第十七小学。 日前,记者来到该学校,进入学校大厅,左侧写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校训,走廊墙体彩色装饰条印有《三字经》、《弟子规》、《唐诗》等内容,一楼悬挂孔子画像及该校国学大事记,学校还建立了国学馆。主楼梯间是国学经典的主体校园文化,挂有古代孝亲和感恩故事图和学生的诵读体会,一至五楼的“仁、义、礼、智、信”五个浮雕都有相应的古代故事,学校的各个角落都有传统经典文化的细节。 佳木斯市第十七小学党支部书记周立虹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授给下一代,学校也是在摸索中一步步前进的,早在年,学校从实验班开始,选读《三字经》、《百家姓》等简单的琅琅上口的内容,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晨读。经过一年实验,发现学生喜欢背、记忆快,并且从思想和言行上有很大变化。孩子们更加有规矩、懂事理、讲文明的表现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于是,学校才在全校铺开,诵读内容也扩展到《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等。 据了解,经过前期经验的积累,佳木斯市第十七小学于年正式将国学经典纳入课表,并选派优质教师授课。系统地制定了教学计划和内容,一至六学年分别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增广贤文》、《论语》。同时,适当补充《笠翁对韵》、《名言警句》、《古文名篇》等内容,使学生广泛系统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 为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将经典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受经典。在每年的读书和艺术节中,佳木斯市第十七小学都设计系列与“经典诵读”有关的活动。如“走近诗人”、“设计手抄报”、“古韵童声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唱、跳、画、演、写等形式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不仅如此,为了使诵读内容更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更有效地吸收有用的知识,学校还成立了国学经典教材编写组,组编系统的国学教材,现在已经进行到第三轮组编工作,使经典诵读工作有了理论支撑。 佳木斯市第十七小学实施的经典诵读工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开创了经典诵读进校园的先河,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这个宝贵的财富,让孩子们在经典诵读中积底蕴、养德行、学做人。或给经典的古诗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精彩的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舞蹈,以多种形式,将诵读经典的丰硕成果一一呈现。 来源│人民网黑龙江频道 记者│汪晓涛、焦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jiamusishizx.com/jmsjt/10517.html |